东营隐形富豪罗冰:公务员辞职下海,纵横石化行业,营收780亿

2023-04-03 10:36:00 来源:独角兽日志

1966年,罗冰出生于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从山东工业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东营市河口区政府工作。

1992年,他已经担任值班主任、小车队长、区政府招待所副所长等多个职务,仕途一片大好。但他却决定下海经商,并在这年12月30日,辞去了所有职务。


【资料图】

罗冰多年后讲述,当时他的创业资本只有700多元,是多年积攒下的工资和出差费,办完各种登记手续,拿到营业执照后,他已经一分钱都没有了。

在领导的关心和朋友的帮助下,他借了一间房子做办公室,与别人共用一部电话机。他最初的创业,应该是从事贸易和运输业。

1997年,经过6年打拼,罗冰已经完成原始积累,他以每亩5万元的价格,拿到了东城黄金地段的一块地。但这一年,区领导找到他,让他去当地华联石油化工厂做副厂长。于是,他退掉土地,到华联石油化工厂任职。

1998年,做副厂长的同时,罗冰作为主要发起人,又注册成立了东营市河口区富海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这就是富海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

他后来说,当时成立富海公司的主要目的,是想为石化工厂提供产前产后服务。

2000年,东营市石油公司决定退出华联石油化工厂的经营,罗冰意识到这是一次重大机会,想自筹资金拿下石化工厂,但后来因为“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他被迫退出了石化工厂的经营。

2001年,富海公司投资1800万元参股济军基地石油化工厂,之后推动华联石油化工厂和济军基地化工公司的整合重组,但因为种种原因,整合也未能完成。最后,罗冰决定转让股份,撤出经营,启动自己的石化工厂。

由于胜利油田在东营,当地有发展石化产业的先天条件,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东营就有了地方炼油企业,所谓“中国地炼看山东,山东地炼看东营”。

2019年,富海集团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成立。2022年,这家公司以580亿元营收,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第175位。

而据山东当地媒体报道,2022年,富海集团销售收入超780亿元,资产总额超630亿元,涉足石油化工、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物流配送、终端零售、房地产等领域,拥有自建、加盟、合作油气站500多座。

这里的780亿元,应该是包括富海系所有公司的营收之和。富海集团,俨然已是山东地方炼油企业的一方诸侯。

“富海”二字,罗冰做过解释,意思是“富泽天下,海纳百川”,在富海集团官网,就有镌刻着这两句话的巨石照片。但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富海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并不是罗冰,而是陈汝华,后者持有88.75%的股份。

原来,2020年12月4日,富海集团进行了工商资料变更,罗冰将名下股份全部转让给了陈汝华,同时不再担任公司法人代表一职。作为公司创始人,既不是股东,又不是法人,这其实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罗冰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公司只有两家,一为文登市鹤丰石油有限公司,一为东营和润新能源有限公司,并且两家公司都已经注销。

事实上,创业路上,并非总是一帆风顺。2018年,富海集团曾为山东万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从恒丰银行东营分行借款1.4亿元,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但万通石化到期未能按时还款,银行方面诉至法院,法院最后判决富海集团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020年5月,因为富海集团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被法院强制执行,罗冰也领到了“限制消费令”,他不能乘坐飞机,不能进入夜总会、高尔夫球场进行高消费,甚至不能购买不动产。

由于互保,导致企业陷入被动甚至危机之中,在山东企业中并不鲜见。东营互保圈中,许多企业从事地方炼油业务,互保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或者是生意伙伴,或者出生地相同,彼此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只要一家出现问题,就可能发生连锁反应。互保问题,确实值得警醒。

石油化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涉及上游原料的供应,其中就大有学问。

东营一家石油分公司的梁姓前经理,就通过向有关公司以协调补偿柴油后私自销售、协调补偿油款、申请“溢余油”销售等方式,将相关资金据为己有,总计达700多万元,其中“协调补偿油款”一项,牵涉到富海集团。当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此人在2021年12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富海集团成立6周年时,罗冰曾说,企业管理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验管理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治,靠的是企业“一把手”的强势领导来管理;第二个阶段是科学管理阶段,最大的特点是法制,靠企业制度来管理;第三个阶段是文治,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的方面,这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当时,他认为富海集团处在第二阶段,将来会一步步向第三个阶段迈进。时至今日,不知道富海集团是否已经进化到了第三阶段?东营的朋友,又如何评价富海集团创始人罗冰?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