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厚植“制造业”新沃土,赋能“二次创业”拓纵深|破难题促发展深调研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张超 孙晶图/受访者提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约6900家,年营收超百亿元工业企业25家,新上榜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6家,广州华凌制冷、宝洁工厂等成功入选达沃斯“全球灯塔工厂”……工业规模和竞争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的广州,在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并持续厚植“制造业立市”新沃土、赋能“二次创业”再出发。
8月4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活动探访鹏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医谷产业园、广州民营科技园,实地探访广州如何竭尽所能帮助中小企业“办大事”、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记录下在广州这片热土上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显著成绩。
“两端发力”育强企
在番禺区桥南-沙湾片装配式污水处理厂,鹏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国彬告诉记者,“我们在2011年刚成立的时候,在番禺沙湾只有十几个人,刚起步就什么都做,在政府的引导下,我们确定了专门化的发展方向,以工程设备化、设备标准化、运维智能化的模式驱动技术产品化、产品工业化转型升级”。
“我们研发的装配式污水处理系统,用技术产品化解决产业难题,开启了工厂化预制污水处理系统新模式。与传统污水厂相比,投资少、能耗低、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少。”王国彬告诉记者,鹏凯环境在全国装配式污水处理设备细分市场占有率已达到10%以上,在全国40个区域实现拓荒。
“2019年的时候,鹏凯环境就成为了全国首批符合《环保装备制造业(污水)规范条件》企业之一,今年又成为了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王国彬强调,“我们能够快速发展,跟广州的创业土壤是分不开的,这里有各级政府的支持,像税务局会到我们公司来进行税收政策的宣讲,今年就优惠了一千多万元,这些对民营企业而言是实实在在的支持。”
除了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广州还开辟了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这条新赛道。“去年赛迪顾问发布了全国398个高新区及经开区的生物医药产业排名,在研发创新的指标上,南沙区排在全国第六位、华南地区第一位。”广东医谷产业园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谢嘉生说。
“过去南沙的生物医药产业基本上是没有的,在五六年前我们都不敢想象这种发展。”谢嘉生告诉记者,在广东医谷产业园,如今已入驻企业3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五六年前我们约十个项目,可能只有一两个来南沙,来了南沙的可能100个能落地一两个,现在形势完全不一样了”。
“像医谷引进的非常多高质量项目,都是全球独家或者全球领先的产品技术,他们选择来到南沙也是因为这里有平台、资金、人才、政策等全方位支持。”谢嘉生说,“像我们要培育的不仅仅是单个企业,实际上是一个产业,打造出一个生物医药的产业生态,它发挥的作用比对单个企业的服务大很多。”
“二次创业”育新机
在广东省委作出“1310”具体部署后,广州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燃起“二次创业”的奋斗激情,以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激活改革动力、开放动力、创新动力,以新担当新作为“再造一个新广州”。如何跳出“浅水区”“舒适区”,从“新”出发再创高质量新辉煌?
“鹏凯环境走到今天,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不管是科研也好,还是应用案例、技术沉淀、人才队伍建设,我觉得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基础水平,现在奔赴的是‘从1到100’。”王国彬说,在环保装备领域,鹏凯环境只是行业的创立者和领先者,“大家还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做,我希望为整个行业打造一个标准,形成真正的行业赛道。”
与“从1到100”奔赴“二次创业”的鹏凯环境相比,全国领军企业白云电气集团则是广州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一个缩影。“白云电气集团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从1979年打铁起步,历经三代人、六个阶段、四十多年的转型升级。”白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办副主任宫丹丹说。
“我们在广州、南京、桂林、锦州、鞍山、杭州等14个城市建有17个产业基地,产品和服务覆盖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是行业内产品链最全的企业之一。”宫丹丹介绍称,如今,白云电气正以“行业龙头企业+内部产业孵化+外部供应链整合”的模式,推动上下游企业供应链整合、协同创新、数据共享、产业集聚,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生态圈。
宫丹丹表示,白云电气目前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数字化重塑的道路,在全市上下“二次创业”的奋斗氛围中,接下来将积累下来的经验能力对外赋能,帮助其他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的带头作用,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广州市和白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白云电气所在的广州民营科技园,也是“二次创业”的一个范例。记者注意到,作为白云区“一园一城一示范区”等重大发展平台之一,如今广州民营科技园集聚企业超5200家、四上企业603家、亿元企业172家、上市企业7家,近三年园区营业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速,工业产值占全区比重达到57%,理所当然成为了“白云制造”的主阵地。
“2020年的时候,我们原先的旧园区只有9.5平方公里,现在不断扩大到‘一核三园’的38平方公里,在这当中政府部门给予了很多帮助。”广州民营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程雪萍说,像2021年省委改革办印发的《广州民营科技园改革创新行动方案》,加快推动了产业园的发展壮大。
“现在整个民营科技园聚焦四大产业,分别是未来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美丽健康产业、智能家居产业,其中化妆品、智能家居产业已经成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程雪萍说,产业园的四大产业正在集聚发展,而园区也在不断引进科技平台、金融支持等,让园区的民营企业跟相关科技融合,走上一个更好的赛道。(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高焓校对 | 赵丹丹
标签:
为您推荐
-
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记者孙博洋)9月16日至17日,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在16日举行...
202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