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认知守护: 华山医院牵头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协作联盟正式成立

2023-04-25 19:20:20 来源:百度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14日,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协作联盟(vascular, imaging and cognition association of china,vica)成立大会在重庆召开。协作联盟(vica)依托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强教授作为负责人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生物标志物谱系评价体系和智能诊疗研究”成立,旨在联合全国范围神经病学领域顶尖的医院、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推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和防治工作。

全国43家相关医院作为第一批成员单位,与牵头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六家项目高级中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等建立协作关系。vica联盟带头人董强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汪凯教授,认知领域相关医药和科技研发企业及相关公益基金负责人应邀出席。

董强教授作开场致辞,介绍了我国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目前存在的诊治问题和研究的必要性。随着卒中发病人数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重要问题。vica成立的意义与目标,一是建立基于中国人群的血管性认知障碍队列,为vci的基础研究、队列研究和临床转化提供人群资源;二是推动vci的早诊早治,建立血管性认知障碍分层分级诊疗体系;三是建立单位协作关系,促进全国血管性认知障碍领域优质资源共享、科研平台共用、人才梯队共建。

汪凯教授提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是时代的需求,符合国家“脑健康”需求。vica的成立将有助于全国范围内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vci领域的关键问题,推动vci的治疗和预防,提高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华山医院崔梅教授介绍了vica项目中心建设理念、项目规划和未来工作部署,联盟旨在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构建早期预警、风险评估、预后评估三位一体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分层分级诊疗体系,推进体系整合化,同时,加快推动相关领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实现临床转化和应用实践并达成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共赢局面。

在vica成立大会上,“be-clever”项目同期启动。“be-clever”是一项为期48周、针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药物的多中心双盲rct研究。华山医院王颖喆博士具体介绍了项目的研究背景、工作基础、研究设计、管理机制等。“be-clever”是目前国内少有的专门针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大型多中心rct研究,将依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psci的药物研究贡献力量,为铺设“健康之路”添砖加瓦。

vica联盟科研合作单位上海织生科技有限公司针对目前临床研究中纸质化量表的不足开发了基于移动端的智能认知评估与干预管理系统(brain+ caci),为vica联盟单位提供具有认知评估系统的设备,实时跟进认知评估进程,加速其临床和科研转化应用,该系统整合了前沿的人工智能算法,增加认知评估的便利性、准确性,实现多份量表的整合分析和为患者生成个性化干预方案,赋能医院建设更高水准的数字化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利用人工智能赋能革新,加快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转型。

董强教授总结到,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支持统筹抓好健康优先发展,建设健康中国的重点工作,我们要跳出固化思维,用更多的数据去发现临床异质性,坚持以疾病防治和临床应用为导向,完善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协作联盟成立大会暨临床研究启动会的举办将为血管性认知障碍领域开展多中心联合rct研究进行有意义的探索,推动vci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开展,并通过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新认识,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上观号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