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资讯!谈了4个多小时,辉瑞“神药”为啥还是进不了医保?
谈了超过4个小时,但是很遗憾,结果还是谈判失败,因为价格原因,辉瑞“神药”paxlovid(帕克斯洛维德)没能进入医保目录。
看到这个消息以后,很多网友百感交集,甚至义愤填膺,有人说辉瑞你凭什么?谈了4个多小时,够给你脸了,为什么还不能把价格降下来?有人抱怨说救命药贵一点就贵一点吧,不进医保说不过去。
(资料图片)
确实,谈判时间长达4个多小时,说明我们的谈判人员是非常有诚意的,他们很希望把这个药纳入医保,但是双方为啥在价格上不能达成一致,这中间的难点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们一起来看个明白。
01
首先站在辉瑞的角度来看,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根据目前的一些公开数据,这个药的有效性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但它的适用指征比较有限,根据国家药监局的规定,帕克斯洛维德主要是给那些有发展成重症风险的人群用的,而且建议在感染后的5天内尽快服用。
用更通俗的话说,它就是防重症的,我们大多数人阳了以后都是轻症或者无症状,没必要吃它,而且对于那些有重症风险的人,也必须得在发展成重症之前吃,吃晚了一样没效果。
所以这个人群本身就是有限的,再加上消耗量也有限,每个人每次阳了最多也就用一盒,多了也没用,而且在我国的医疗环境下,它是处方药,必须要医生给开了处方单才能买,所以整体销量肯定有限。
帕克斯洛维德在中国目前的销售价是2300-2980元一盒,确实不便宜,但即便它一年在中国卖上100万盒,也就是20多亿元,换算成美元是4亿左右。
我们再看看它的全球销量,2022年在全球其他130多个国家卖了220亿美元,所以即便在中国卖上4亿美元,销量占比才不到2%,对辉瑞的吸引力确实有限。
再做一个假设,假如这次辉瑞把价格降到500元1盒,同时2023年在中国大卖1000万盒,这个数据够高了吧,接近我们总人口数的1%,差不多每100来个人中间就有1个人买它,那下来也就是50亿人民币,相当于7亿多美元,对全球销量的占比仍然不高,才3个多百分点。
所以从纯商业的角度来考虑,就这个药来说,中国市场对辉瑞的吸引力确实有限,降价动力不足。
02
那么你可能问了,既然辉瑞不愿意降价,我们为什么不能就以现在的价格纳入医保呢?
我觉得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假设这样做的话,可能会导致医保资金的大量浪费。因为这个药它就是防重症的,必须要及时服用,那么想让它产生最大的效果,就应该把开药权下放,最好是在社区医院这一级就做储备,社区医院的医生就能开给患者,这样才能保证用药的时效性。
但是,开药权下放了,管理就会非常困难。尽管国家对有重症风险的人群有明确规定,但是具体到个人身上,一旦我阳了,为了避免意外,我肯定认为吃总比不吃强,反正医保承担了大部分,我自己需要花的钱又不多,那就想办法找医生开一盒呗。
这样的后果就是,大量的没有重症风险的人群,他们本来根本不需要这个药,但结果大多数药却被他们买走了,造成了严重的资源错配。
所以,从我们的决策层出发,如果能以比较低的价格拿下,假设三五百元一盒,让这个药进了医保目录,那也没有问题,即便有一些浪费,那也是可以承受的。但如果以现在两三千元的价格进医保,给全民买单,确实会有些不理智。
03
如此看来,这次谈判破裂并不奇怪,双方的诉求确实存在矛盾。如果更理性的分析,现在的结果未尝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没有进医保并不是说不能买,那些真正有较高重症风险的人群,可以自费购买,两三千元的价格也并不是完全承担不起。而对于一些重症风险不高,需求不太对口的人来说,考虑一下两三千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想想还是算了,可能就不买了,不管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医保,都能减少浪费,所以这个结果也有好的一面。
当然,帕克斯洛维德目前最大的矛盾其实是供应问题,因为现在供应量非常有限,所以价格被炒得很离谱,一两万一盒都很常见,三五万一盒也不算奇怪,所以还是要加大供应,让真正有需求的人能在医院买得到才是关键。
最后,国产药VV116我们也可以期待一下,预计最快今年2月份就能上市,我们不要求更好,即便能跟帕克斯洛维德差不多,能够展开正面竞争,那每年在全球也是百万级美金的销售额呀,能创造好大一笔外汇。
本文还有同步的视频发布,喜欢看视频的朋友请进入【视频】栏目观看。
为您推荐
-
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记者孙博洋)9月16日至17日,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在16日举行...
2021-09-18